無耗材過濾技術
塑膠微粒捕捉器
具微粒蒐集槽,6.5kg
因應使用場合改變機台大小,
可蒐集直徑20μm的微粒。
良好抗腐蝕性及抗衝擊力,
可適應海中高鹽度及流場環境。
海水流入之開口設計可防止小型魚蝦誤入,保證不干擾原有海洋生態。
效能
過濾效率達80%~85%
即沿海5000顆碎片及微粒,透過裝置可回收4000顆左右。
過濾原理
捕捉器內部機構為傾斜板設計。
順應水流方向,顆粒會在斜板與斜板之間打轉,水流順應斜板向上,而密度較大的顆粒會沿著斜板向下沉降,造成液體與固體分離的效果。

顆粒行徑方向
水流方向
傾斜板
顆粒沉降方向
養殖漁業過濾模組

台灣四面環海,人民的飲食生活與海洋、養殖密切相關。
然隨著養殖技術的進步,養殖業在高密度養殖環境超負荷的情況下會使土地、海洋的養分與資源愈來愈枯竭,魚蝦身上的病菌持續積累在土地上無法被環境自然的代謝,導致魚種一代比一代更容易受到惡劣的環境影響,育成率持續低迷。
由此,育成率與池水的品質高度相關。
養殖魚池底部的淤泥中含有大量的魚蝦糞便及殘餘的飼料,而魚蝦的糞便裡含有氨氮,在濃度過高的情況下會降低血液的輸氧能力,破壞鰓表皮組織,氧氣和廢物交換不暢而窒息,導致讓魚蝦死亡。
因應場地設計的過濾模組,無耗材技術不必更換濾網及濾心。
而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經過過濾器後,抽水馬達將污水抽入設備,將大部分的養殖水與糞便、殘料及泥沙分開,養殖水經過消毒及增氧的處理後回到養殖池;而泥沙則可用生物處理法,交由專業廠商經過專業處理製成肥料、焚化燃料或填料作用,達到循環利用。
環境的問題就是Micro PC的問題。
以循環經濟的方式達到養殖業的永續經營,保證魚蝦的健康與存活率,創造養殖戶與環境的雙贏局面。